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专家系列讲座”—— 姜万通《作曲家之修养》

2021-11-11

2021119日,姜万通教授应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专家系列讲座”之邀,于下午2:30在腾讯会议作《作曲家之修养》专题讲座,会议由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执行院长盛鸿斌副教授主持。

讲座共分为“作曲家之修养”、“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七字要诀”、“处理好几个关系”、“对老师、学生要说的话”及问答五个环节,并在论述过程中穿插了对四首颇具代表性的创作曲目的解析。



作曲家之修养”

谈及作曲家之修养,姜老师首先告诫我们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虑”,以《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两首耳熟能详的声乐曲目为例,阐述了大小调与五声调式结合的具体办法。“我们既要有艺术家的脑力,又要有体育专家的体力”作为作曲家,更需要“坚定的意志”“笃定的行动”,即要去做,更要持续地做,作曲(compose),英文的另一个含义是“排版”。姜老师谈到自己近60年的学艺生涯,对于作曲也仅仅是“略知一二”,并激励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往往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是进步之际,就是成功之机;作曲家还需要通过思考,不断丰富内心世界,获得“丰富的内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沉淀出“深厚的底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曲家需要有“纯熟的技巧”,马勒曾在成为著名作曲家的时候惋惜自己缺少复调及对位的技巧,伟大作曲家都如此,更何况身为学习者的我们呢,“技术的掌握没有上限”,对于作曲技巧,掌握的越娴熟,越全面,创作就会越好。




紧接着,姜老师解析了他于2013年创作的无伴奏童声合唱《咏鹅》,这首作品将仅有18个字短诗中所描绘的形象表现的惟妙惟肖。作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题及其多次变奏,运用模仿等手段描绘鹅群由远至近“向天歌”的声音及动作形象;第二部分运用圆舞曲体裁的特点,以三拍子来表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第三部分为动力性再现,用象声词“咕嘎咕嘎”,将节奏加快做节奏化织体的伴奏,表现了群鹅给人以诙谐幽默的意趣感。姜老师提到,当代的童声合唱音域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扩展,无伴奏童声合唱怎么在有效的音区写好独立的伴奏,如何在运用大量技术的前提下更“关注音乐而不是技术”,是当代作曲家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七字要诀

姜老师在他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七字要诀”,分别为:不用的风格流派以作曲家为线索来听里程碑式的作品例如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奏”,作曲者要尽自己所能去弹奏演奏或演唱关于“读”如何阅读总谱有三种方法:边读谱边听边读谱边奏及单独阅读总谱,其中单独读谱能有效地训练内心听觉同时在读谱之余也不能忽略阅读曲目相关文章文献的作用;“析”即解析把整体的作品分解,从和声、曲式、配器等各方面剖析例如欣赏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曲中“命运的敲击声”在节奏节拍技法上的变化若不分析乐谱便与普通的爱乐者没什么区别了,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解析乐谱获悉、熟习作曲家的写作技巧在“听”、“奏”、“读”、“析”之后,便要大量地“写”,写作之后,便要“叙”,“叙”即交流,在交流中巩固基础,在交流中获得双向的进步;最后一点,便是“悟”,“悟”分渐悟和顿悟,姜老师努力让我们明白:渐悟是顿悟的基础。



戏韵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


随后,姜老师为我们解析的他创作的《钢琴三重奏——戏韵》,《戏韵》是为洛克三重奏乐团(RUC,中国人民大学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音乐表演系)而作,这部委约作品于201710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首演,之后分别在包括卡内基音乐厅在内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音乐厅、CASSAT三重奏团(美国)2018-2019北美巡演、2019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巡演等国内外多地演出,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在多年的创作中,姜老师一直秉承这样的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在母语语境下,追求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创作个性化的音乐风格!《戏韵》来自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音乐,但不是哪一种戏曲剧种,主要是抓取戏剧戏曲的“魂”与“韵”,作品中小提琴可拟喻为“旦角”,大提琴为“生角”,这部作品将重奏的多声部思维与中国的旋律思维有机结合,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用西方的“术”凿中国的“器”,反之亦然。多声部思维,纵向结合是西方的,主题动机发展是西方的;音腔化,旋律的延伸展演是中国的,将两者有机结合;速度对位既是现代的,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固有的,将二者结合并赋予新的式样形式。但看不出“凿”的痕迹,把技术藏起来,让观众感受音乐!



处理好几个关系

作为一个作曲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实际上,应该是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些关系。第一个,就是作业与作品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要先把作业写好做和声,音与音的关系是怎样的?做配器,这个声部组别间的乐器法是怎样的?都是需要做好的工作,写作品一定要整体把握认真写作要以一个创作者的心态面对听众第二个,是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关系,写作之前是形而上,作曲写作是形而下,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想象的时候可以漫天无际,而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第三个,是灵感与技术的关系,在学习、研究和创作中,我们相信有灵感的存在,但在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激发是通过技术的介入而出现的,在实际的音乐创作中,两者并存,不可分割。第四个,是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有了感性的灵光之后,一定要用理性使它具有逻辑性,一首歌曲听起来很好听不够,必须能说明这一段落用的什么手法,我的音乐如何展开,如何发展,我的结论是什么,这就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点。第五个,是“土”与“洋”的关系在创作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洋”的工具,也要了解“土”的内容,要掌握当地民歌掌握民族音乐掌握风土人情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创作作品。最后,是传统与现代关系创作一定要把这两者关系摆到一个适度的位置上,传统,早已经有了,因此现代的东西就变得有可能,也就是说现代建立在传统之上,有了传统的根基,现代无论走多远,都有一个根,而不只是一个物品。




姜老师为我们解析的第三首曲目是他于2016年创作的一杯美酒主题随想曲——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乐曲采取新疆民歌《一杯美酒》作为基本素材,运用变奏、展开等手段,将其发展成一个既有西域风情又有恢宏气势的钢琴与管弦乐随想曲,同时,还引用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与之对比的另一个主题。钢琴作为独奏乐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时而与乐队对比,时而与乐队融为一体,时而华彩,遥相呼应。这部作品于20174月由钢琴家刘琉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刘明指挥在深圳音乐厅首演。目前有钢琴与管弦乐队和双钢琴版本。



对老师要说的话

姜老师给老师们送去了寄语:自我完善,学生要在老师教导下不断完善,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自我完善有教无类,根据不同学生具有的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多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教师要有平等的思想,和学生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中发现优点并激励学生,激发潜能;“学生在给我提出很多独特问题的时候,我都在不断思考,给学生教授的过程中,我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对学生要说的话

 “四十多岁才读博士研究生,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工作期间理解到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估我现在的学习阶段现在的年轻阶段在哪一方面是不足的,就需要快速学习补充”;要有自知之明,在理论学习上,可以扬长补短,千万不要扬长避短,要缺之补足,要学会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主要是起到引领作用,更多的训练是在课下,每一天都要把各种功课内容都做一遍,要持之以恒地“循环式学习”笃定前行,慢慢的走,才能走得远,不要为了一两年后要达到的目标而过于急于求成,“现在的时代和旧时代有很大不同,巴赫一生都没有走过家方圆60公里的地方,我直到13年开始才高效创作,找到自己的创作方法,找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要相信行稳致远




姜老师最后为我们解析了他所创作的萨克斯协奏曲《西北谣》该作品为深圳交响乐团委约创作,2017426日在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厅首演,现有管弦乐、钢琴和双钢琴三个版本。最早学习的民歌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信天游,所以我对西北民歌情有独钟”乐曲根据陕西歌谣具有高亢尖利的特点,采用民间音乐中的脚夫调与赶牲灵等为素材,将乐器历史中非常特殊的,结合双簧管和单簧管的金属制同时拥有铜管乐及木管乐音色特质的乐器——萨克斯,特有的音色、技术技巧与管弦乐队有机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勤劳勇敢,聪慧睿智的西北人,唱着歌谣,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愿美好的憧憬永住心中!


问答环节

晏晓东“之前听过很多您的作品,这些作品传统又现代,能简单的谈谈传统与现代,艺术性和可听性,雅俗共赏方面的见解吗?”

万通(以下简称姜):“我有一个说法,叫笑里藏刀,我在写这类作品(音乐会作品)的时候,效果是第一要义,良好的音乐会效果,作品要让听众能引起共鸣能让观众反复地听,一定要运用技术,但不让观众感受到技术,这是我的思想观念和做法。”

杨森“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是什么样的旋律

“这个问题可以扩展为:现在的音乐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学习了西方的音乐方式,对我们自身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我们要听,要学习西方好的东西,同时,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用自身的方式创作中国的音乐,创作能在国际上平等对话的音乐

周笑来“您写作用的是什么软件?您最近喜欢听谁的作品,原因是什么

“我现在用的是西贝柳斯打谱软件,我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听,在学习过程中,我在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没听过的作品都会听,更多的时间我会从技术的角度来关注作品。”

梁天烁“泛音列应该如何运用

我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鸿雁最后四小节,就是典型的音列的运用。”


专家简介


    姜万通,博士,教授,作曲家,中国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乐团驻团作曲家。音乐创作涵盖管弦乐、室内乐、戏曲音乐以及合唱、独唱、独奏等多种音乐体裁。自1989年作品首次在美国获奖后有多部作品在国内外作曲比赛获得奖项并出版。作品在北京、上海、深圳、台湾以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地区上演。多部作品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首演。近年来成功举办多场题为《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室内乐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开创性的将“混沌理论”运用到音乐创作之中。出版专著《混沌·分型与音乐》《鸿雁主题随想曲》《戏韵》《空山赋》《一杯美酒主题随想曲》等作品连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



文字|编审:邱积友、韩紫玮

编辑: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