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出草胜花时”,在这微风和畅,绿树成荫的夏日,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百廿校庆学术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自恢复线下教学以来,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也日益高涨,校园里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为传承敦煌艺术,弘扬甘肃历史文化,由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文化“敦煌艺术”传承基地、“敦煌画派”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心主办,美术学院,welcome登录入口威尼斯,舞蹈学院,传媒学院联合承办的讲座《从甘肃历史文化的角度谈敦煌艺术的传承》于2022年5月12日上午9时在音乐厅隆重举行。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为主讲人。与此同时,甘肃文化文艺处处长李敏娜、甘肃省委宣传部对外推广部处长白玉春、西北师大副校长邓小娟、西北师大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常务副主席李莉教授也受邀出席本次活动。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担任主持人,整个音乐厅现场座无隙地,气氛十分热烈。
甘肃位于黄河中游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交接之处,又是我国内地与欧亚大陆、中亚地区相接的地带,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甘肃历史文化,助推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与此同时,大量丰厚的敦煌艺术作品也在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中产生,滋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一.甘肃文化的特征
在讲座中,王登渤书记首先从甘肃文化基因特性这一角度出发,向我们重点阐释了甘肃文化的源头性、传承性、包容性这三个特征。关于源头性特征,王书记提到,早在远古时代,甘肃东部就孕育产生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并呈现向西部不断扩展的趋势。通过《诗经·大雅》中世代传诵的诗篇,今天的人们仍然可以体味到那个时代农耕文明的特有景观。散落在陇原大地许多地方的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辛店、大地湾文化类型,更让人透过粗犷、简洁的线条去感悟人类童年时期的奇思妙想和灵感飞动。同样的,诞生于甘肃的人文初祖伏羲,其肇启文明、一画开天之功,大大提升了中华文明的长度,故有“华夏文明八千年”的说法;
关于传承性,王书记向大家讲到,文化离不开传承,但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某种断裂,使文化的传承失去某些必然的联结。为此,王书记向大家讲解了甘肃文化在重要历史节点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关于包容性,王书记强调,交流从来都是平等的、包容的、互鉴的、融汇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有通过包容性才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并加以改造,同时产生新的创造,而最能体现甘肃文化中包容性特色的,首推敦煌文化。现场王书记扣人心弦的讲解与渊博深厚的学识使得在场的各位师生深刻领略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以及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
二.甘肃文化系统中的敦煌艺术
其次,王登渤书记向我们讲述了在甘肃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所诞生的敦煌艺术。在此,王书记主要向我们展示了涵盖在音乐、美术、舞蹈这三大艺术门类之下的创作成果。譬如,在音乐方面,1900年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25首唐代曲谱,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语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皆属罕见,原件现藏法国巴黎图书馆,并由刘半农在解放前抄回,后来席臻贯在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将诗、乐、舞连在一体加以研究,同时,他还通过对合竹和易卦的研究,解决了敦煌古乐的和声问题。还有唐玄宗时期盛行的乐舞法曲作品,其中最典型的当推《霓裳羽衣曲》,此曲成为当时糅合胡华音乐素材创制新曲的精品典范。在美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画派”,它是以敦煌为源流,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多民族生活为色彩的创作主体取材方向,关注陇原大地乃至整个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注重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状态,描绘当今生活变化特别是陇原儿女的精神面貌,同时,还借鉴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表现手法,努力形成反复吟诵、不断深化的主题取向以及讴歌和平、友谊、稳定、共融的丝路精神。而且“敦煌画派”还追求历史的厚重感,在历史与现实风貌的真实再现中追求恢宏气象,使甘肃美术作品笼罩上一层浓重的氤氲,在这种氤氲中突出其雄浑、浩大、开阔的西部之美。在舞蹈方面,《丝路花雨》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作为中华艺术文化的瑰宝,敦煌画壁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与取之不尽的史料文物记载为世人所惊叹。舞剧《丝路花雨》便是选取敦煌壁画这座艺术宝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其以凝练的舞蹈语汇。将前世文明塑造成为流动的舞姿,在灵动多变的音乐伴奏下,尽显人体曲线美。现场,王登渤书记通过生动形象的作品及丰富翔实的资料,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所在。
在讲座临近尾声之际,王登渤书记特此向大家总结到:“从甘肃历史文化的基因和属性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源头性、传承性与包容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才产生敦煌这样的艺术圣地,在敦煌艺术宝库中显现的文化视像以及透视出的艺术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借鉴和传承艺术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有过非常成功的作品,譬如《开国大典》《丝路花雨》,但是我们对它的传承和借鉴还远未达到真正深入的境界,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走进敦煌文化的精神价值的深层,在精神价值的层面去捕捉敦煌艺术与时代的精神契合点,从而让敦煌艺术的创作在新时代下迸发出新的生机与力量。”
最后主持人王玉芳满怀激情地说到:“在今天的讲座报告中,王书记从当前如何传承敦煌艺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入手,从中外文明和艺术交流、交融的宏大视角出发,为我们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在我们当今时期的深邃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的力量。王书记立足于这一观点,引导我们重新正视了甘肃在西部地区,以及在华夏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精髓意义,一方面体现为一种阳刚之美,同时也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儒家的“和和思想”基因的价值取向。王书记在报告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结合长期以来艺术创作的实践与思考,从甘肃文化的源头性特征,甘肃文化的传承性,以及甘肃文化的包容性三个层次引导我们重新全面认识了什么是敦煌,为什么是敦煌,怎么样成为敦煌,以及如何建设敦煌。这对于目前推进我校历史学科的敦煌艺术的传承发展以及创新性进步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希望王书记今后可以对我们的创作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文字:郭颖茜
编辑:周杨